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無災就無防

讀別人網誌,談近日吹襲美國東北的颱風 "Sandy", 看到作者說「無災也就無防」,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的確,乍看今次新聞,香港人還可能以為這個颱風是前所未見的超級風暴,但資料顯示,Sandy 的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為 175 km/h,比起今年七月吹襲香港的韋森特(Vincente,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 220 km/h,最高掛十號風球)與去年九月吹襲香港的納沙(Nesat,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 215 km/h,最高掛八號風球),驟眼看來並不特殊。當然,視乎地勢及其他因素,今次美國沿岸感受到的實際風力,與香港所感受上述兩個颱風的風力或有出入,不過我還是相信作者所說,是次風災之所以嚴重,純粹是受災一帶少見這種程度的颶風,因此從無防範而已。

今年七月廿一日的北京雨災亦一樣。根據紀錄,當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為 164 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 212 毫米。如此日雨量,對香港而言屬大雨,卻也是久不久遇到,絕非罕見,更連十大單日降雨量(第十位為 323 毫米,第一位為 1926 年 7 月 19 日的 534.1 毫米)的邊都沾不上。四年前的六月七日,香港也錄得 307.1 毫米日雨量,其間更錄得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雨量(145.5 毫米),但當日除了有兩人因山泥傾瀉罹難,並無人淹死。無他,香港慣見大雨,儘管山泥傾瀉因斜坡多而難根絕,但渠務日益改善(拆除木屋區也是重要原因),住宅區或公路上有人淹死的事故,已經絕少發生。

雖然北京市政府有許多值得詬病之處 ── 例如一度於網上瘋傳的「假坑渠」醜聞[*],北京各行車天橋(當地稱「公交橋」)的設計,以至政府隱瞞死亡人數等等 ── 其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也低得驚人(即使依足標準建造,也只是足以應付三年一遇的雨量,香港的主幹渠道則針對二百年一遇的雨量),然而七月廿一日的雨量在當地實屬罕見,就算北京市政府下定決心改善基建,要去到能應付如此雨災的地步,恐怕並非十幾年間即可辦到。

[*] 後記:得方潤老師指正,當時的「假坑渠」照片乃網民以其他地區的醜聞嫁禍北京的。檢索互聯網,原本的「假坑渠」醜聞似乎發生於四川南充市。

伸延閱讀:歷年天災的回顧,香港天文台

2 則留言:

方潤 說...

「假坑渠」不是北京,是另一城市的

The suffocated 說...

謝指正。已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