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靠山,可唔可以食山,而唔係被山食?

“占中”会破坏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10-30

实际上,如果没有内地作靠山,香港不可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活力。今天,香港人均GDP约为3.5万美元,而1997年是2.7万美元。中央推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放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放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设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都给香港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
這個該怎麼說呢?假設文章引用的數字準確,為何憑這件事就可以推論「如果没有内地作靠山,香港不可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活力」?完全看不出有甚麼邏輯。

查統計處的《二零一二年九月本地生產總值統計特刊 》,第四十六頁表一有從 1961 至 2011 年的 GDP 數字。以二零一零年的環比物量 (chained 2010 dollars) 計算,從 1983 → 1997 → 2011 年,香港的人均 GDP 為 94165 → 176921 → 263684 港元,兩次上升分別為 88% (九七前) 與 49% (九七後)。實際上,中國殖民統治開始以後,香港的人均 GDP 增長是大大的差了。這當然並非全是港共政權的錯,面對九七金融風暴、SARS 與次按危機,換了是其他政府也不見得有法子。

若除卻 1998 至 2003 這六年不計,九七後本地 GDP 的增長速度,其實與九七之前相若。按照上述人民日報報道的邏輯,以內地作靠山,比起以英國作靠山,豈非沒有額外好處?

此外,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以及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許多人都已經指出,這些是陸、港互利的事,沒有誰虧欠誰,或誰有恩於誰的問題。CEPA 則理論上對香港有好處,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功效,港人更不是普遍受惠。CEPA 亦造就了 ECFA 這條尾巴,對台灣的獨立性造成很大威脅,間接連累香港更難抗拒中共。

至於自由行(「港澳個人遊」計劃),則根本不是香港一般市民所要的,而是由毫無民選基礎的董建華及梁振英搞出來的「蘇州屎」。自由行固然為本港帶來了一些經濟利益,可是它更造成極其嚴重的問題,諸如搶奶粉、搶產房、搶學額、「雙非」、炒高樓價,以及金舖或藥房趕走其他商舖等等。實際上,自由行嚴重歪曲了本地的人口及教育政策,並令本地經濟更難轉型及多元化。若由港人公投,我可以打包票,港人寧願經濟下滑,也不要內地旅客自由行(或者要縮減其規模)。

伸延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