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年青」與「年輕」

今年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封面行文差劣,有目共睹,此處也不多說了。意想不到的,是它引出一番關於「年青」與「年輕」的討論。詳情不贅,各位可參看以下文章:
  1. 鄧小樺:文盲的施政報告
  2. 王偉雄:「年青」和「年輕」
  3. 趙善軒:梁振英、鄧小樺,誰是文盲?─年青絕非錯字
  4. 鄧小樺:休班語言警察感受
  5. 佟傑:乾脆的威化是「年輕」還是「年青」?
長話短說。趙善軒查了《清史稿》有「年青貌秀」一語,便說『足見「年青」一詞非新近創詞』,並不妥當。一來孤證不立,說不定《清史稿》的作者剛巧寫了別字,二來《清史稿》乃於民國初期編撰,是相對地較新的典籍。

從我翻書所見,「年青」確非新詞。明末清初小說《玉支璣》與《幻中真》,已用上了「年青人秀」與「年青俊雅」兩組形容詞。往後其他清代小說,「年青」一詞更不鮮見。

至於「年輕」,如趙善軒一文所說,可見於《三國演義》。從我手邊能翻到的資料,最早也只可追溯它到《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算是比「年青」出現得早。

王偉雄與趙善軒二人均認為「年青」 與「年輕」二詞含義不同。趙善軒援引《三國演義》「年輕識淺」與《清史稿》另一個例子,說此詞有貶義云云。這實在難以苟同。舉個例說,「年輕貌美」是清代小說的常用詞,難道年輕貌美又有貶義?另一個例子,《水滸傳》第四十四回也有一句「奴家年輕,如何敢受禮」,但不敢受禮也只是古代長幼有序的緣故,句中「年輕」一詞只屬中性。再說,若「年輕」帶貶義的話,「年少」豈非更差?不是說「年少無知」嗎?可是也有「英雄出少年」呀!趙善軒的推論,其實是將特定情形,錯誤引申為一般道理。

王偉雄認為「年輕」只是相對「年老」而言,七八十歲的老人可稱呼三四十歲的人為「年輕人」,但「年青」則是絕對的,「介乎少年和中年之間」。我不知道王偉雄寫出他的意見時,心中所想的是何種語文(中華民國的國語?中共以天朝心態力推的所謂「現代規範漢語」?抑或港人習用的傳統中文? ),然而從我手邊可翻到的明、清小說例子,完全看不出二者有何分別。

王偉雄提及「年」與「年」的分別時,原文其實用上了年青人」和「年輕人」二詞,這就不止是比較「年」與「年了。「年青人」一詞,可見於清代小說《泣紅亭》當中「年青人不懂事」一句。此詞於明、清小說當中,實在並不多見。相比之下,使用「年輕人」一詞的小說例子,卻比比皆是。王文中說他向來只寫「年青人」,不寫「年輕人」。由於我不知他對「中文」的定義,不敢說他錯,但他的偏好,顯然並非舊體中文的常例。

總括來說:
  • 「年青」與「年輕」二詞自明代已有,沿用至今。從明清各小說例子看來,兩者意思並無大分別。
  • 「年輕人」乃傳統詞彙,沿用至今。
  • 「年青人」一詞有零散古例,但不常見,很難說它是傳統用語。
其實我並不介意別人說「年青人」,這至少比起那些甚麼「應對」、「衝擊(獎牌)」或「加大力度」 順耳得多了,不過既然有人講開,就不妨咬文嚼字一下。

1 則留言:

倉海君 說...

同意!

https://www.facebook.com/magliabecchi/posts/10152190053974414?stream_re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