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星期一

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

睇完,感覺好複雜。一方面,到底我應該為自己唔係行內人而感高興,抑或難過呢?借用一套唔係吉卜力作品嘅對白:


遺憾嘅係,我無實力可以講接住嘅台詞:


另一方面,我真係 literally 感動到想喊!

以前喺香港睇展覽,只試過一次有特殊感受,就係幾年前香港藝術館嘅法國印象派畫展。一些印象派開山祖師嘅真蹟,我唔係未睇過,只係之前睇箇D,都唔係我杯茶。我重記得有次喺另一個 art fair 睇畫,最令我驚喜嘅竟然唔係一眾已故大師嘅真蹟,而係某位新進歐洲印象派畫家嘅作品。然而,箇次藝術館嘅印象派畫展,有我最鍾意嘅 Monet 早期作品(渠晚期箇D,譬如非常出名嘅荷塘系列,我其實無乜感覺)。本來,從一D印刷較精美嘅粉紙書睇到,都已經喜歡到不得了,但直到見到真跡,先切身體驗到書本印得再靚,都無法完全再現原畫嘅精妙。箇一刻,真係好興奮。

比起來,今次的感受,是感動。唔係!係「大感動」至啱,係因為可以一窺動畫製作如何從無到有的真實過程的一鱗半爪而感動!難得今次唔使老遠走到日本,就可以睇到吉卜力嘅原稿真蹟。重有兩個禮拜就完啦,未睇嘅讀者,請萬勿錯過

然而,請注意今次是「手稿展」,不是完成畫的展覽。要看完成畫的話,只要買張電影 Blu-Ray Disc 自行截圖就可以。是次展覽珍貴的地方,正正是它展出的並非完成稿,而是手稿。今次展出的許多手稿上,都滿是宮崎駿或高畑勳親手加註的細節,例如畫面分幾多個各自移動的層次,移動的方向與速度如何,光線又如何……等等。據展覽所指,高畑勳乃從《飄零燕》(1974) 開始發展這套稱為「場面設計系統」的概念(亦見《藝頻》報道)。我不知此概念是由高畑勳首創,抑或獨立發明。今日驟聽起來,其細節亦不算新鮮。我對動畫製作毫無認識,但記憶中,八十年代初的電腦遊戲也有類似概念,例如高畑勳稱為 "Book" 的東西,明顯對應 Apple II 那個年代的遊戲已有的 parallax layers。然而,從場內播放訪問高畑勳的片段可見,《飄零燕》之前的日本動畫,畫面的表現方式似乎是很死板的,所以高畑勳的發明,不啻是一種突破。

展覽中有部份手稿旁邊,會播放該場面的動畫片段,以便比較。其中,以《魔女宅急便》及《隔壁的山田君》兩段片最令我覺很厲害,前者那張用精細刻度來指示 "follow" 概念,約四尺乘五尺的超大手稿,並後者的手稿與那個怒海孤舟的完成片段比較,恕我言語貧乏,只能夠說:impressive。


高畑勳之所以創造這套「場面設計系統」,是為了令統籌製作更加容易,並增進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無論製作流程如何順暢,原來要製作一套動畫,工作仍是極其繁重的。高畑勳說,製作《飄零燕》時,宮崎駿每週都要畫三百幅場面設計手稿!就算一星期無休工作七日好了,除一除,平均每日要畫四十三幅。若然每日畫八句鐘,就是每十一分鐘就要畫一幅。當然,《飄零燕》既是早期動畫,又是電視動畫,它的手稿細節絕對不及吉卜力的電影動畫手稿那麼豐富。可是,若讀者看過漫畫《爆漫》(Bakuman,又譯《食夢者》)的話,當知道就算是可以相當「求其」的漫畫初稿,要畫幾十頁也是很吃力的事。比起來,宮崎駿的電視動畫手稿較為精細,他不只要一日畫幾十幅,還要維持同一進度幾十週,與其說他是作畫天才,更應該說他毅力驚人。成功須苦幹,信焉。

博物館強調,今次海外展覽難得之處,是它多了兩套近期作品(《風起了》及《輝耀姬物語》)的手稿展出,不過若從動畫製作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覺得這有特別價值。比較吉卜力工作室各個年代的手稿,起初製作《飄零燕》時,手稿於製作的細部指示方面,仍有些簡陃,但從《風之谷》(1984) 到《風起了》(2013) 的場面設計,細節的豐富程度就沒有顯著分別。到了《輝耀姬物語》(2013) ,手稿中反而沒有附上多少製作指示,展覽說這是因為高畑勳想按實際需要而定,但這豈非違背了創造「場面設計系統」的原意,打倒昨日之我?

怎樣都好,無論作畫(雖然手稿不是完成畫,但吉卜力的手稿,每張仍相當精美)抑或場面設計細節,似乎以《千與千尋》(2001) 為高峰,場內展品亦以《千與千尋》手稿最多。整體來說,我已不算看得仔細了,但朝早十時許入場,出場時驚覺已是下午兩點半,竟然看了四個幾鐘頭。

若說是次展覽有甚麼遺憾的話,我想大致上有四點。首先是展覽始終缺乏手稿與完成品的比較。有些概念,不看完成品的話,光看文字說明還是難以明白,例如所謂 "Harmony",我仍不知是甚麼一回事,至於所謂雙重曝光,由於相機攝影也有類似概念,看完展覽後,我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

其次是燈光。今次展出的又不是十六七世紀的油畫,我不明白何以博物館的燈光要弄得這麼暗,而且還要是黃燈。手稿雖非色彩繽紛,但仍是有顏色的。可以的話,應該避免搞出色差。

第三是,看別人的網誌,方知原來博物館精品店有完整的展覽圖錄(三百大洋,包含所有展出手稿,不是五十文錢那本小圖錄)發售。點解我睇唔到?係賣晒,抑或我發雞盲?嗚嗚。

最後是參觀者的質素,不過這個還是不提了。

2 則留言:

chestnutgirl 說...

小圖錄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看了這個展覽,再看【夢與瘋狂之王國】這齣紀錄片,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呢!

The suffocated 說...

我也買了小圖錄,的確很不錯,不過量方面稍微欠缺,就算不如完整的圖錄般有幾百幅手稿,我也希望有四五十幅。現在的數量是太少了,顏色也偏黃,不要說和真蹟比較,就算與精品店售賣那些印有手稿的膠片或檔案夾比較,小圖錄的印刷質素仍是差了一截。